米乐m6近日,2022-2023年度“3+X”建筑创作交流活动在北京顺利举行。本次活动作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、中国建筑学会注册建筑师分会、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三会联合学术年会系列活动的一部分,由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,以“城市有机更新与价值创造”为主题,共同展望建筑创作的未来。
“3+X”建筑创作交流活动由华建集团、中国院和北京院共同发起和主办,每年邀请一家有影响力的设计机构共同参与,是建筑师们沟通交流新作品、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平台,也是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动态的渠道。今年是活动的第十六届,刘宇扬建筑事务所作为X加入到活动中来,同时,活动首次向三会联合学术年会的所有参会代表开放,进一步拓展了交流范围米乐m6。来自华建集团、中国院、北京院、刘宇扬建筑事务所,以及各地设计机构的300多位建筑师参加了会议。
本次活动由华建集团建筑专业副总师、科创中心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高文艳主持,并代表华建集团致辞。中国院总建筑师汪恒,北京院、董事长徐全胜,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刘宇扬分别代表与会单位致辞,他们充分肯定了“3+X”建筑创作交流活动的意义,认为活动代表了三院建筑师的建筑创作传承,而X作为一种交集、变量与未知,代表了对未来城市和空间的探索。活动不仅为建筑师们提供了面对面交流作品和创作思想、展开对话的平台,也在行业内起到一定的引领带头作用。
城市有机更新是当下城市的常态化的发展方式,在新的发展理念下,怎样通过城市更新为城市赋能,挖掘并创造新的价值,是本次活动想要探讨的线位建筑师从不同的维度切入,作了精彩发言,各院总建筑师对发言进行了点评。
邹勋的演讲题目为“‘九词’工业遗产更新中的设计思考”。他提出日常、痕迹、地形、本土材料等九个设计关键词,认为过去留下的自然的使用痕迹,场所中的街道、地形、树木,以及本土材料和手工艺对于场所精神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,并以景德镇陶溪川二期项目为例,提出了工业厂区更新的要点,一是通过注入新功能,激发活力,二是构筑疏密有致,点线结合的公共空间,三是尊重工业遗产特征,新旧结合,营造有特色的文化环境,四是结合地形,开发综合性的地下空间。
常青为大家分享了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的更新思路。她谈到,建造于上世纪十年代及本世纪初的超高层建筑因消防和幕墙安全、高能耗及价值不匹配等问题,出现大面积空置。她以南京扬子大厦等高层更新实践为例,提出了移花接木、断骨再植、局部针灸等整体策略,分享了面临规范更迭、产权归属不一致等困难,如何通过业态调整、机电和消防系统改造、结构置换和加建等手段,提升高层建筑的空间品质与使用效率,并在自身升级迭代的基础上,最大限度承担城市公共性内容,与城市公共交通等城市网络有机结合。
陈禹豪的演讲题目为“历史建筑的保护策略探索—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号教学楼改造设计实践”。建于1954年的三号教学楼面临安全隐患,外立面破损,机电设备老化等问题,改造更新在延续建筑历史风貌的基础上,通过结构加固、机电设备更新等技术手段确保了建筑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,完善了建筑功能,并对外立面、走廊、大厅等重点保留区域进行保护性修复更新,实现了让历史建筑延年益寿的目标。
石华以“回应场所语境•关照生活日常”为题,分享了北京兴华东里邻里社区中心、北京科学电影制片厂改造、福田爱华小学等与社区共建相关的城市更新实践,以及在实践中的思考。他谈到了更新设计中的关键词:整体设计观与空间叙事性,即以整体思维回应功能诉求、空间诉求等社区语境,创造出适应新需要的场所,为居民提供更多生活可能,实现社区、建筑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契合。
关飞以“像植物一样生长”为题,介绍了城市更新进程中建筑的植入与再造的手段,使建筑的结构像树干一样可以生长,建筑单元像叶子一样能够更新,建筑表皮可以呼吸。他以中国院创新科研示范中心空间更新项目、科兴天富厂区改造、广州琶洲方所大厦等项目为例,通过基本建构单元化的介入,实现了建筑结构、幕墙体系和空间逻辑的高度统一,在形成强烈的韵律感和秩序感的同时,创造出微妙而丰富的空间体验。
吴朝辉以“城市更新推动价值重构”为题,结合近年的创作实践:王府井步行街精细化设计、德州大运河旧船厂改造、北京焦化厂工业旧址园保护利用等,分享了精细化的城市更新策略,通过对既有空间格局和历史遗存价值的挖掘,新结构、新功能的植入,空间的活化与织补米乐m6,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,实现对历史记忆和场所精神的延续,以及对于商业价值、遗存价值、文脉价值、滨水价值、居住价值、集体价值的重构。
刘宇扬以“Linearity & Lineage—线性城市空间的更新与再生”为题,分享了南京路步行街服务亭、滨江爱特公园、浦东民生码头贯通、曹杨百禧公园等一系列线性城市空间更新项目。他认为设计的主观性应当建立在解决问题的客观性上,在挖掘历史基因,活化工业遗存的同时,巧妙化解场地中的负面元素,关注日常所需的空间体验,缝合社区空间,创造出符合当代生活的多种功能的复合体,通过在地的、人本的、因地制宜的设计,赋予城市“边角料”以新的价值。
于淼的演讲题目是“从城市建筑学到城市建筑师”。他认为城市是建筑和人的聚集体,在城市及其变体当中凝聚着时间和场所的统一,而城市建筑师利用其独特的多学科综合性眼光,在不同语境和尺度下,深度挖掘城市价值,探讨城市空间叙事能力,营造多样的城市空间米乐m6,并将巴塞尔、苏黎世等城市,以及苏州陆慕老街城市更新、中央钢铁公园城市设计等项目进行类比分析,分享了缝合织补、转译创新等城市更新策略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